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虎字成语(虎字成语的百科全解析)

摘要:虎字成语的百科全解析 一、虎头蛇尾 虎头蛇尾,指开头气势十足后半段却没有保持住,强势转弱势的情况,类似于虎头蛇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于东汉的《汉书·贾谊传》:“年足志忘,虎头蛇尾。”虎头蛇尾寓意为“盛极......

虎字成语的百科全解析

一、虎头蛇尾

虎头蛇尾,指开头气势十足后半段却没有保持住,强势转弱势的情况,类似于虎头蛇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于东汉的《汉书·贾谊传》:“年足志忘,虎头蛇尾。”虎头蛇尾寓意为“盛极必衰”,引人深思。

二、虎口拔牙

虎口拔牙,形容冒险顶风作案。这个成语的典故要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关羽与张飞袭取襄阳,被驻守的刘表的将领蒯越甩在了城墙外。蒯越在艰难困苦中发现了城墙外的草木有多么旺盛,于是蒯越励志心神,下定决心夜袭刘表的军队,结果大获全胜。虎口拔牙成语则是以蒯越的夜袭为典故。

虎字成语(虎字成语的百科全解析)

三、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意为犯了一个过错后及时补救。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兵略》:“昔者秦攻韩、赵之时,韩、赵败亡者数矣,然韩谋臣陈轸亡而复处,赵将军平原君败而不殁,以能御其材也。故谓补过救失,有余勇可为者,可与图将军平原君论也。”这个故事表明,犯错误之时及时补救可以避免后悔,预防未来的损失。

四、虎落平阳

虎落平阳,指人到了敌人的地盘上,就像老虎落到了平原一样没有了威力,也就失去了自己应有的优势,导致战功无法做出。它的典故源于北魏时期的权臣高欢,自恃手中掌握兵权,妄自尊大,几番对外出征却全军覆没,最后被俘。

五、一虎不吃子

一虎不吃子,源自古代的“文化例行观念”之一,也反映了人的本性中的亲和力和爱护弱小的情感素质,即不管动物再凶恶也有守护后代之心,为老虎正名。
以上就是关于虎字成语的百科全解析,每一个成语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和典故,可以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虎落平阳则告诉我们“胜不骄,败不馁”,亡羊补牢则教导我们“识好歹,及时行弥补”;而一虎不吃子则让我们了解到动物的保护和亲情的珍贵。虎字成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中华民族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