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资讯

「川南临港片区注册公司」争创内陆开放新高地

摘要:自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在泸州市揭牌运行以来,川南临港片区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平均约3.6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为建成新时代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

自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在泸州市揭牌运行以来,川南临港片区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平均约3.6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为建成新时代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争创四川省经济副中心构筑自贸“强支”。

截至2018年底,川南临港片区累计形成创新成果194项,全国首创22项,已在四川省推广10项、泸州市推广67项,其中“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将作为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改革经验推广至全国。

接下来,川南临港片区将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企业、群众获得感为重点进行改革创新,打造“一带一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交汇处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最终建成长江上游的内陆自由贸易港。为推动四川省对外开放合作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

争创内陆开放新高地

行政审批耗时一缩再缩

“巴适!(巴蜀方言,意为“舒服”)”2018年3月,泸州市谕晨姗娱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川南临港片区办理营业执照、印章刻制、办税登记、银行开户等一系列企业开设手续,只交了14种申报材料,前后花了8个小时,“要是在以前,材料要24种,在多个部门间跑路十多次,至少得5天。”

据川南临港片区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介绍,以前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后,还要分别到税务服务大厅和银行办理税务登记和开立资本金账户,然后才能实现公司的正常运作。如今这些事项在川南临港片区行政审批窗口已实现同步办理。

一年多来,川南临港片区以“最多跑一次”为改革契机,提升事项覆盖率、关注服务兑现率、关注群众和企业满意率。其中,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小时办结”服务大幅提高了办事效率,让前来注册的企业日益增多。同时,为达到“分分钟解决问题”的效果,该区24小时智能政务服务大厅已正式运行,其中,便民服务自助终端机可解决全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问题。

“不能自助办理业务之前,我们领取增值税普通发票有时会排很久的队。现在方便多了,在国地税自助机上1分钟就申领到了增值税普通发票,非常方便。”四川永正药业办税人员蒋成真切感受到了川南临港片区24小时自助服务的便捷。

据了解,下一步,川南临港片区将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居民聚集点”四级联动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实现“15分钟生活圈”内即可办理相关业务。

企业落户数,是检验营商环境的最好证明。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川南临港片区新增注册公司5747家,注册资本587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原存量企业增长7.2倍。

企业资金压力一减再减

2018年8月27日,落户川南临港片区的泸州京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笔金额1498567元的出口退税业务全程无纸化退税验证成功,顺利实现出口退税“一次也不用跑”目标。据龙马潭区税务局收入核算科负责人介绍,“这笔出口退税只用了20多分钟。”

过去,纳税人申请办理出口退税业务,要经过纳税人申请,税务部门受理、核实、审批,国库部门审核、划转退税款等流程,多处传递审核相关纸质资料,耗时超过10天。自川南临港片区出口退税部分审核工作提前后,这类企业基本能当月申请、当月办结,最快一周退税,资金压力大大减少。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地域分工调整,川南临港片区承接了东部沿海地区大量的生产型出口产业转移。为引入东部转移的制造业,川南临港片区在全国率先打造“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新模式,大幅度提高退税效率,实现优化营商环境、降低税收风险、规范企业管理的“三效叠加”。

按此前管理模式,凡办理出口退税,企业都要经历一个头痛的环节——函调。据国家税务总局龙马潭区税务局副局长余地介绍,推出“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新模式后,将部分原来企业申报退税后才开始调查的部分工作前置,给企业省下至少1个月的函调时间。

变“事后”核查为“事前”服务、变“发函被动调查”为“主动核查”,这项创新制度推出后,出口企业退税时间分别从5、10、15个工作日统一降低到5个工作日,营商环境极大优化,效果立竿见影。

推行前置服务的同时,川南临港片区还与华为大数据中心合作,依托“数据云”技术开发“出口企业服务平台”,打通企业、政府、税务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通道,同时形成“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的管理闭环,筑牢出口退税管理的安全屏障。

争创内陆开放新高地

尽最大力气用人留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川南临港片区求贤若渴,人才不仅要“引进来”,还要尽最大力气用好人、留得住。

走在改革前沿,川南临港片区不仅承担了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更重要的是,借力人才资源实现了创新跨越:一个人才带来一项技术,一个人才造就一项改革。这样的故事在川南临港片区不断上演。

川南临港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徐泽树是川南临港片区最早的建设者之一。为给企业提供好服务,2017年在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带领下,徐泽树牵头组建四川首家商务秘书有限公司——泸州自贸区龙驰商务秘书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以来,该公司已为入驻川南临港片区的企业提供集群住所托管服务1400多件,为入驻川南临港片区的企业提供各类代办业务900多件。

“这种模式搭建了政企沟通合作平台,优化了营商环境,为企业落地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徐泽树说:“学有所用,创有所成,这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之地。”

2018年7月4日,川南临港片区在已出台《集聚高层次人才十二条措施》及其配套政策的基础上,再次出台人才新政“十条”。包括扩大人才认定范围、简化认定程序、加大奖励支持力度、简化外籍人才停居留手续等等。

与此同时,中国酒城国际人才港在川南临港片区正式开港运营。

未来,川南临港片区将进一步依托中国酒城国际人才港这一平台,探索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与此同时,努力将中国酒城国际人才港打造成为人才之家、创业乐土、创新高地,让更多技术创新成果落地开花,为泸州乃至更大区域的经济转型发展作出新贡献。

种好梧桐树,诚引凤凰栖。良好的营商环境,清新的“发展空气”,川南临港片区正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兴业、创新创业新沃土。

原文来源:http://www.sc.chinanews.com/szjj/2019-03-08/1008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