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公司资讯

[五周年]商事制度改革 激发企业注册活力

摘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当头炮。自2014年3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商事制度改革已走过5年历程。5年来,这项改革从制约百姓投资......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当头炮。自2014年3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商事制度改革已走过5年历程。5年来,这项改革从制约百姓投资办企的第一道门槛改起,打出“加”“减”“进”“退”等一连串政策组合拳,开启了市场活力的源泉,激发了社会创造力,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助力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驶向远方。

商事制度改革

“加”——“双创”队伍持续壮大

2013年全国两会开幕前的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开始施行,引起广泛关注。当时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在接受采访时预测:“这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将远远超出想象。”

一年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广东、福建、上海等地纷纷行动起来。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让企业有一个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正是这项改革的目标。

如今,改革成效回应了社会的预测与期待。随着企业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新政相继出台,阻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玻璃门”被打破了。在各地的园区、院校、市场内,创业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主体特别是个私企业、小微公司开始大量增加。

“这几年商事制度改革,受益最大的是民营企业。”张茅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会上说,“2018年,我国每天新诞生企业1.84万户,9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

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商事制度改革前,2013年我国日均新设企业0.69万户,每千人平均拥有企业11户。如今,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新设市场主体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新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2019年两会上,雷军代表再次提出,当前创业创新的热情已被充分激发,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这得益于国家对营商环境改善力度的加大。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已经取得良好效果。

“减”——办企成本不断降低

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从“大幅精简涉企证照”到“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一系列“做减法”的市场准入改革举措,砍掉了束缚创业办企的繁杂事项,让办事群众省时、省钱,更省力、省心。

改革进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围绕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加快以“减证”带动“简政”,从“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再到“多证合一”,充分整合涉企事项目录;在全国有序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稳步实施“照后减证”,对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分类改革;拓展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广泛应用,变“企业跑路”为“数据跑腿”……

一系列改革举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大大提高了登记注册效率,降低了开办企业的制度性成本,让企业和创业者“轻装上阵”,提振了全社会的创业信心。

去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六个一”要求,其中第一项是“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市场监管总局围绕这一重要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简化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必须办理的环节,大力压缩企业办理时间。

全国31个省和15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本地区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的工作措施,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流程,压减环节,使企业开办更加方便快捷。
目前,我国各中心城市开办企业所需时间基本在5至8个工作日内,办企环节从7个减少到4个,平均用时从22.9天压缩到8.5天。

“进”——营商环境优化改善

2018年,乌克兰夫妇萨沙(Sasha)和米拉(Miro)决定自主创业,在北京开办一家健身工作室。“我们按照网上查的地址,带着护照等必要材料来到石景山区企业开办大厅打听消息。工作人员指导我们现场填报申请材料,两天后就领到了营业执照,效率实在太高了!”萨沙感叹道。

萨沙和米拉能顺利创业并非偶然,他们在北京生活的几年间,正是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进入市场的大门向中外投资创业者持续开放的时期。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化拓展,各地政府部门推出“一窗受理”“只跑一次”“零见面”服务等便民举措,创办公司、办理涉企事务不再是难事,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逐步形成。

营商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190个经济体中列第46位,较上年度上升了32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较上年大幅上升65位,排名第28位,五年来累计上升了130个位次,我国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今年两会期间,《外商投资法》经大会表决通过,我国营商环境的法治化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日渐开放的大门,为各类中外企业及创业者进入中国提供了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发展机遇。

“退”——促进市场良性循环

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来,一直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点和堵点。针对创业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市场监管部门大胆创新探索,着力构建优胜劣汰、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

针对市场存在的“注销难”“吊而不销”等情况,2015年原国家工商总局批复同意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宁波市和广东省深圳市开展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登记试点。同年9月,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改革试点地区逐步扩大。

2016年,全国已有39个地区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2017年3月1日,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在全国正式全面推开。2018年年底,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在北京市等地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完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进一步拓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推动相关改革深化,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把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同时,明确了坚决克服“准入不准营”现象、依法处置“僵尸企业”等工作任务。

这些部署为市场监管部门深化拓展商事制度改革,构建进出有序、良性循环的市场环境提出了新要求。今年全国两会上,张茅强调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使企业和产品的准入更加便捷,继续推动企业进入以后有更高的开业率、经营率、活跃度,使企业生命周期更长。同时,按照市场化方向进行监管,坚持竞争中立、公正监管,支持各类企业、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经营、创新发展。

新形势下,企业和群众期盼更多的改革红利,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凝聚更强动力。展望未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将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做好“加”“减”激发市场活力,畅通“进”“退”完善市场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以更大的改革成果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件,我们将及时删除!